本实用新型涉及弹弦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箜篌流线码。
背景技术: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宫廷以及民间均广泛流传,从古代的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发展至现代的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在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上均做出突出改进,使箜篌的外观焕然一新,音响效果和演奏手法上也有了长足发展。
箜篌上的琴码大致分为两类,单弦码和桥码,单弦码为一弦一码,桥码为一侧弦一码。但无论是单弦码还是桥码,都存在问题。箜篌的音箱板,为了能最大程度地与琴弦共振,并且增大抗压强度,多数是拱形的。因为音箱板表面是弧面而不是平面,单弦码放在上面贴合不实,站立不稳,桥码放在上面只能部分贴合,部分翘起。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单弦码需要打磨琴码下表面,但这将增加琴码的制作难度,降低效率。桥码需要将音箱板做成平面板,但这将影响箜篌的发音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箜篌流线码,它能解决目前的箜篌桥码与音箱板弧面贴合不实,影响了琴码的传音效果,且影响了箜篌发音品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桥码主体1、音箱板2、琴弦3,所述桥码主体1为细长条流线形,桥码主体1的横截面为下宽上尖形状,桥码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弦槽11,桥码主体1的底部与音箱板2固定连接,所述琴弦3穿过弦槽11并通过弦槽11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桥码主体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弦槽11的截面为半圆弧状,槽口半径略大于琴弦3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弦槽11的设置方向与琴弦3的设置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桥码主体1的底部通过高强度胶粘接在音箱板2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将桥码制成流线形,在箜篌的琵琶形音箱上,不仅起到传音的作用,还能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增强箜篌的美观性;同时细长条状的桥码容易被压弯变形并与音箱板贴实,桥码上的弦槽能够将琴弦固定,有效的提高了琴码的传音效果和箜篌发音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桥码主体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桥码主体1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桥码主体1、音箱板2、琴弦3、弦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桥码主体1、音箱板2、琴弦3,所述桥码主体1为细长条流线形,桥码主体1的横截面为下宽上尖形状,桥码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弦槽11,桥码主体1的底部与音箱板2固定连接,所述琴弦3穿过弦槽11并通过弦槽11固定。
所述桥码主体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桥码主体1的底部通过高强度胶粘接在音箱板2上。桥码主体1的截面为三角形,桥码主体1的底面比普通桥码要窄很多,并且没有码脚,与音箱板2接触面小,接触面越小越容易贴合,并且因为底面窄,长度又长,桥码主体1容易被压弯变形,同样有利于与音箱板2贴合。
所述弦槽11的截面为半圆弧状,槽口半径略大于琴弦3的半径。所述弦槽11的设置方向与琴弦3的设置方向相同。通过在桥码主体1的顶端开设半圆弧状的弦槽11能够有效的将琴弦3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桥码主体1的形状为流线形,在箜篌的琵琶形音箱上,不仅起到传音的作用,还能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增强箜篌的美观性;桥码主体1为细长条状,通过外力将其压在音箱板2上,桥码主体1被压弯变形与音箱板2贴实,并用高强度胶粘接在音箱板2上;桥码主体1的截面为三角形或其它下宽上尖的形状,桥码主体1的底面比普通桥码要窄很多,而且没有码脚,由于桥码主体1底面窄,所以与音箱板2接触面小,接触面越小越容易贴合,并且因为底面窄,长度又长,桥码主体1容易被压弯变形,同样有利于与音箱板2贴合,桥码主体1的尖顶上的半圆弧状弦槽11,槽口半径略大于琴弦3半径,每一根弦都落在弦槽11中,并且弦槽11的方向与琴弦3的方向相同,弦槽11可以起到固定琴弦3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