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大全
鼎部
汉字鼎组词大全
“鼎”字典解释
鼎字组词目录:
dǐng开头
dǐng结尾
dǐng中间
dǐng成语
拼音 “dǐng” 鼎组词
鼎[dǐng]字在开头的词语回顶部
鼎锯 [dǐng jù]见“鼎镬刀锯”。鼎湖 [dǐng hú]1.地名。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2.借指帝王。 3.指帝王崩逝。 4.宫名。鼎盛 [dǐng shèng]正当兴盛或强壮:鼎盛时期ㄧ春秋鼎盛(正当壮年)。 正当兴旺发达或强壮 天子春秋鼎盛。——《汉书.贾谊传》鼎湖山 [dǐng hú shān]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北。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米。层峦叠嶂,林木苍翠,有鼎湖钩樟、鼎湖冬青等珍贵树木。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观雪亭、水帘洞、飞水潭等名胜古迹。为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和全国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鼎甲 [dǐng jiǎ]1.指豪族大姓。 2.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鼎鼐 [dǐng nài]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鼎辅 [dǐng fǔ]1.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2.泛指达官贵人。鼎馈 [dǐng kuì]列鼎进食。谓进食丰盛。鼎吕 [dǐng l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司马贞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毛遂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大吕﹐为周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鼎臑 [dǐng nào]指鼎中煮熟的菜肴。鼎富 [dǐng fù]正当壮年。鼎贵 [dǐng guì]1.正当显贵。 2.显赫尊贵之人。鼎饪 [dǐng rèn]相传商傅说以调鼎烹饪之事向武丁喻说治国之理。后遂以“鼎饪”喻治理国政或治国的大臣。鼎来 [dǐng lái]方来;正来。鼎路门 [dǐng lù mén]汉长安城门名。鼎革 [dǐng gé]〈书〉除旧布新,指改朝换代。参看〖革故鼎新〗。 建立新的,革除旧的。旧时多指改朝换代鼎路 [dǐng lù]见“鼎路门”。鼎列 [dǐng liè]鼎足而列。鼎气 [dǐng qì]《史记.封禅书》:“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曣?,有黄云盖焉。”后因以“鼎气”指鼎所在上空的云气,为国运昌隆的吉祥之兆。鼎肉 [dǐng ròu]已经解割的牲肉。亦指熟肉。鼎荐 [dǐng jiàn]大力推荐。鼎国 [dǐng guó]1.指朝廷重臣。 2.鼎立的三个国家。鼎郊观 [dǐng jiāo guān]汉宫殿名。在长安。鼎釜 [dǐng fǔ]即鼎锅。鼎建 [dǐng jiàn]犹营建。鼎槐 [dǐng huái]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鼎能 [dǐng néng]最有才能。鼎器 [dǐng qì]炼丹容器。鼎亨 [dǐng hēng]见“鼎烹”。鼎官 [dǐng guān]即鼎士。鼎角 [dǐng jiǎo]相术谓额上有日角﹑月角和伏犀三骨,隆起者为三公贵相。鼎命 [dǐng mìng]指帝王之位;国家之命运。鼎锅 [dǐng guō]有足的煮器。鼎鬲 [dǐng gé]鼎与鬲。泛指煮器。鼎膳 [dǐng shàn]鼎中之食。鼎烹 [dǐng pēng]1.亦作“鼎亨”。 2.鼎镬之刑。鼎镬 [dǐng huò]①古代烹饪器具。②古代酷刑,以鼎镬煮人: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鼎门 [dǐng mén]1.城门名。旧洛阳城东南有鼎门。 2.城门名。旧丹阳郡门。 3.名门贵族。鼎铭 [dǐng míng]鼎上铸刻的铭文。鼎族 [dǐng zú]豪门贵族。 豪门贵族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白行简《李娃传》鼎俎 [dǐng zǔ]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2.泛称割烹的用具。 3.割烹。鼎昌 [dǐng chāng]盛大;昌盛。鼎运 [dǐng yùn]帝王或国家的命运。鼎助 [dǐng zhù]敬辞,大力协助。如:感谢鼎助之恩。鼎趾 [dǐng zhǐ]鼎之三足。鼎臣 [dǐng chén]重臣;大臣。鼎轴 [dǐng zhóu]宰辅;宰相。鼎养 [dǐng yǎng]犹鼎食。鼎元 [dǐng yuán]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鼎折 [dǐng shé]见“鼎折覆餗”。鼎雉 [dǐng zhì]《书.高宗肜日》:“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孔颖达疏:“高宗既祭成汤,肜祭之日,于是有雊鸣之雉在于鼎耳,此及怪异之事,贤臣祖己见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变异,则正其事而异自消也。’”后因以“鼎雉”指灾异的征象。鼎分 [dǐng fēn]犹鼎足三分。鼎司 [dǐng sī]指重臣之职位。鼎玉 [dǐng yù]鼎与玉玺。皆传国之宝。多借指帝业或政权。鼎札 [dǐng zhá]犹大札。旧时书信中敬称人的来信。鼎足 [dǐng zú]鼎的腿,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鼎足而三ㄧ势成鼎足。鼎争 [dǐng zhēng]三方相争。鼎峙 [dǐng zhì]〈书〉三方面对立。鼎有三足,所以叫鼎峙。鼎铛耳 [dǐng chēng ěr]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后以“鼎铛耳”为责人有耳不闻的典实。鼎鼎 [dǐng dǐng]盛大:鼎鼎大名。 盛大声名鼎鼎鼎赐 [dǐng cì]极厚的赐予。旧时书信中的敬辞。鼎治 [dǐng zhì]大治。鼎兴 [dǐng xīng]兴盛。鼎伏 [dǐng fú]鼎隐没不见。鼎定 [dǐng dìng]犹建国。鼎真 [dǐng zhēn]顶真。诗文中的一种修辞格。后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称联珠格。鼎娥 [dǐng é]管烹调的女子。鼎出 [dǐng chū]谓相继成名于世。鼎邑 [dǐng yì]《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后遂以“鼎邑”指洛阳。鼎席 [dǐng xí]指宰相之位。鼎言 [dǐng yán]〈书〉有分量的言论。鼎彝 [dǐng yí]亦作“鼎彜”。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鼎铏 [dǐng xíng]煮牲之器及和羹之器。鼎鬯 [dǐng chàng]古代祭祀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鼎铉 [dǐng xuàn]1.举鼎之具。亦借指鼎。 2.指宰相。鼎位 [dǐng wèi]指宰相等重要职位。亦借指宰相。鼎铛 [dǐng chēng]鼎和铛。泛指煮器。鼎盛中华 [dǐng shèng zhōng huá]鼎盛中华,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吉祥、如意,象征着我们在党的统治下鼎城千秋。鼎食之家 [dǐng shí zhī jiā]"“鼎”古时国之大宝,唯有帝王诸侯才能用鼎,且多为祭祀之用,能食以鼎,说明家族势力极大,且含“贵”之象征。 现多形容政治家族或世家,一般富豪光有银子是难以用此以述的。鼎卦 [dǐng guà]《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五十卦,代号是3:5,主卦是3卦巽卦,阳数是3;客卦是5卦离卦,阳数是5。异卦相叠。燃木煮食,化生为熟,除旧布新的意思。鼎力玉成 [dǐng lì yù chéng]鼎力推荐 [dǐng lì tuī jiàn]强力推荐,鼎,就是强的意思。鼎立推荐 [dǐng lì tuī jiàn]强力推荐,鼎,就是强的意思。鼎彜 [dǐng yí]见“鼎彝”。鼎级 [dǐng jí]最好的。鼎尝一脔 [dǐng cháng yī luán]鼎尝一脔,成语,指从一些小事中认识事物的精髓。鼎炉柴禾 [dǐng lú chái hé]蕴藏着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武当山有一位严姓道长,修丹悟道数日,水米未进,进入混沌状态,眼前突然出现一只黑虎,向他扑来,情急之下,道长顺手抓起两把树根,挥舞与之搏斗,终将黑虎制服,后来,演绎了“黑虎巡山”的传说。鼎故革新 [dǐng gù gé xīn]变革老做法,创造新思路。鼎足对 [dǐng zú duì]人们常用“鼎足”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鼎[dǐng]字在结尾的词语回顶部
铸鼎 [zhù dǐng]1.见“铸鼎象物”。 2.指黄帝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明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鼋鼎 [yuán dǐng]春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子公(公子宋)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禹鼎 [yǔ dǐng]1.传说夏禹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 2.即九鼎。传说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3.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着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禹以武公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周王作战,俘获鄂侯事。1942年陕西岐山又出一鼎,与宋代着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阴鼎 [yīn dǐng]1.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茵鼎 [yīn dǐng]茵和鼎是寝食之具。亦借指起居饮食。彝鼎 [yí dǐng]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延鼎 [yán dǐng]倒覆的鼎。讯鼎 [xùn dǐng]犹问鼎。轩鼎 [xuān dǐng]即 轩辕 鼎。喻王业、国运。璇鼎 [xuán dǐng]1.亦作“琁鼎”。 2.指帝业。享鼎 [xiǎng dǐng]犹鼎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奢排场。刑鼎 [xíng dǐng]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夏鼎 [xià dǐng]即禹鼎。相传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使人以知神奸。参阅《左传.宣公三年》。卫鼎 [wèi dǐng]春秋时卫国记载孔悝祖先功德的鼎。铭文见《礼记.祭统》。下鼎 [xià dǐng]同“下碇”。问鼎 [wèn dǐng]①《左传·宣公三年》载:春秋时,楚国在周天子的疆土上阅兵,周天子派人慰劳楚军。楚王问鼎的大小轻重。鼎为传国之宝。楚王问鼎,有觊觎周王室之意。后因以“问鼎”称图谋王位: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②指夺取冠军:巴西足球队问鼎世界杯。帷鼎 [wéi dǐng]谓参与帷幄之谋﹑居于台鼎之位。吞九鼎 [tūn jiǔ dǐng]谓灭国。汤鼎 [tāng dǐng]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因以“汤鼎”称颂辅政的大臣。 2.商汤时所铸之鼎。 3.煮水烹食之器。瓦鼎 [wǎ dǐng]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台鼎 [tái dǐng]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舐鼎 [shì dǐng]《太平广记》卷八引晋葛洪《神仙传.刘安》:“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龙附凤。鼎﹐指炼丹药之器。司鼎 [sī dǐng]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秦为郎中令,汉武帝时改此名。职权较广。唐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神鼎 [shén dǐng]1.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史记.封禅书》:“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伯益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宋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太昊﹞爰兴神鼎,制郊禅。”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 2.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商衡周鼎 [shāng héng zhōu dǐng]谓伊尹和周公。沙鼎 [shā dǐng]用陶土和沙烧制的一种三脚锅。桑杯石鼎 [sāng bēi shí dǐng]指木碗瓦锅。形容生活俭朴。三足鼎 [sān zú dǐng]1.三足之鼎。古为国家之重器。 2.如鼎之三足。三鼎 [sān dǐng]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2.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宝鼎 [bǎo dǐng]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谗鼎 [chán dǐng]春秋鲁鼎名。毚鼎 [chán dǐng]鼎名。即春秋时鲁国所铸谗鼎。铛鼎 [chēng dǐng]古代一种有足的大锅。有时用作烧杀人的刑器。爨鼎 [cuàn dǐng]犹沸鼎。丹鼎 [dān dǐng]炼丹用的鼎。奠鼎 [diàn dǐng]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奠鼎”。调九鼎 [diào jiǔ dǐng]喻执掌大政。定鼎 [dìng dǐng]〈书〉相传禹铸九鼎,为古代传国之宝,保存在王朝建都的地方。后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方鼎 [fāng dǐng]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 周 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传·昭公七年》:“晋侯 有间,赐 子产莒 之二方鼎。”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乐器及其它用器》:“浇铸如此巨大的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这在生产斗争中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沸鼎 [fèi dǐng]1.盛着滚水的鼎。 2.比喻动乱的时局。 3.形容喧闹。 开水锅,等于说“汤镬”,比喻险绝境地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分鼎 [fēn dǐng]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唐 沉佺期《铜雀台》诗:“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欲问 紫髯 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三国演义》第一回:“后人有诗赞 玄德 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参见“三分鼎足”、“鼎立”。郜大鼎 [gào dà dǐng]见“郜鼎”。郜鼎 [gào dǐng]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负鼎 [fù dǐng]指 伊尹 背负鼎俎见 汤,喻以烹调致 汤 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 名 阿衡。阿衡 欲于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致于王道。”唐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 期负鼎,汶水 起垂竿。”宋 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后汉书·马援传论》:“马援 腾声 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晋书·纪瞻传》:“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劳无负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频赴鼎 [fù dǐng]谓跳入汤镬而死。雊雉升鼎 [gòu zhì shēng dǐng]殷高宗祭成汤﹐野雉飞登祭鼎而鸣的故事。古代认为是变异之兆。鹄鼎 [hú dǐng]《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汉王逸注:“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后因以“鹄鼎”指佳肴。观鼎 [guān dǐng]谓觊觎王位。汉鼎 [hàn dǐng]汉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汉代社稷。汉甘露鼎 [hàn gān lù dǐng]汉宣帝所铸之鼎。函牛鼎 [hán niú dǐng]见“函牛之鼎”。和鼎 [hé dǐng]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2.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槐鼎 [huái dǐng]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国之重器,又有三足。鸿鼎 [hóng dǐng]大鼎。曶鼎 [hū dǐng]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原器已亡,今仅存铭文四百零三字。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与其他贵族进行奴隶交易和诉讼事。见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黄芽鼎 [huáng yá dǐng]指炼丹的鼎。璜鼎 [huáng dǐng]古鼎名。晋鼎 [jìn dǐng]鲁昭公二十九年,晋国大夫赵鞅和荀寅把前执政范宣子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后遂以“晋鼎”指代国法。金鼎 [jīn dǐng]1.黄金炊具。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5.指九鼎。古代传说夏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夏铸九牧之金鼎﹐周勒肃慎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6.鼎形的金香炉。九鼎 [jiǔ dǐng]1.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九转鼎 [jiǔ zhuàn dǐng]炼丹的鼎。九三鼎 [jiǔ sān dǐng]炼丹的鼎。孔鼎 [kǒng dǐng]正考父庙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杜预注:“考父庙之鼎。”窥鼎 [kuī dǐng]犹问鼎。谓阴谋篡国。梁鼎 [liáng dǐng]谓南朝梁江山。鼎,三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因以象征国家。龙鼎 [lóng dǐng]1.以龙为饰之鼎。 2.《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后因以“龙鼎”为帝王崩殂之典。炉鼎 [lú dǐng]1.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 2.借指炼丹。 3.指庐山香炉峰。毛公鼎 [máo gōng dǐng]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鼎上有铭文四百七十九个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赏臣下毛公厝的事情。是中国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铭鼎 [míng dǐng]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南公鼎 [nán gōng dǐng]西周初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礼村出土,为南公之孙盂所造,故称。或称“盂鼎”。详“盂鼎”。拿鼎 [ná dǐng]见“拿大顶”。盘鼎 [pán dǐng]盘和鼎的并称。古代建功立业,常刻辞于盘鼎以记之。因以指功勋的记载。陪鼎 [péi dǐng]加鼎。即宴会时正菜之外的加菜。破鼎 [pò dǐng]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后因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因以“破鼎”借指亡国。铅鼎 [qiān dǐng]炼丹炉。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迁鼎 [qiān dǐng]1.犹迁都。 2.易代;亡国。饪鼎 [rèn dǐng]1.亦作“餁鼎”。 2.烹饪的鼎。比喻朝廷大政。染鼎 [rǎn dǐng]染指于鼎。指尝味。燃鼎 [rán dǐng]谓烧锅做饭。镵鼎 [chán dǐng]刻姓名于其上的鼎。为使流传长远。鏏鼎 [wèi dǐng]小鼎。九州鼎 [jiǔ zhōu dǐng]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试鼎 [shì dǐng]烹调技艺来个“考试”康鼎 [kāng dǐng]西周中期。 吕方鼎 [lǚ fāng dǐng]西周中期。商鼎 [shāng dǐng]商朝出土的鼎器,就叫“商鼎”。拔山杠鼎 [bá shān gàng dǐng]形容力气大。 汾鼎 [fén dǐng]象征国祚的宝鼎。盛鼎 [shèng dǐng]正当兴盛或强壮。鑫鼎 [xīn dǐng]鑫代表金钱。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利的象征,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延伸意。剌鼎 [lá dǐng]西周中期前段。贋鼎 [yàn dǐng]《韩非子·说林下》:“齐 伐 鲁,索谗鼎,鲁 以其鴈往,齐 人曰:‘鴈也。’鲁 人曰:‘真也。’”后因以“贋鼎”指仿造或伪托之物。明 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及其后也,剽窃雷同,如贋鼎伪觚,徒取形似,无关神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你那里是甚么金石家,竟是一个製造贋鼎的工匠!”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英 官以 粤 吏越境诱捕国事犯,加以谋杀,且又属贋鼎,大碍 香港 治安,向 粤 吏严重交涉。”
鼎[dǐng]字在中间的词语回顶部
钟鼎文 [zhōng dǐng wén]即“金文”。 上古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五鼎烹 [wǔ dǐng pēng]1.亦作“五鼎亨”。 2.古代的一种酷刑。用鼎镬烹煮罪人。五鼎芝 [wǔ dǐng zhī]生于桑树上的白木耳。五鼎食 [wǔ dǐng shí]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五鼎亨 [wǔ dǐng hēng]见“五鼎烹”。三鼎甲 [sān dǐng jiǎ]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调鼎手 [tiáo dǐng shǒu]调和五味之人。喻指理政治国之材。定鼎门 [dìng dǐng mén]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九鼎鱼 [jiǔ dǐng yú]传说中的仙药名。炉鼎之客 [lú dǐng zhī kè]指炼丹术士。髯鼎升遐 [rán dǐng shēng xiá]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髯鼎升遐”谓皇帝仙逝。九鼎八簋 [jiǔ dǐng bā guǐ]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三国鼎立 [sān guó dǐng lì]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扛鼎之作 [gāng dǐng zhī zuò]比喻作品意义深远。人生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声鼎沸出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形容人多嘈杂。问鼎苍穹 [wèn dǐng cāng qióng]征服太空。九鼎迁秦 [jiǔ dǐng qiān qín]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问鼎气 [wèn dǐng qì]参见器用部,器皿“周鼎”。尝鼎一膏 [cháng dǐng yī gāo]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香火鼎盛 [xiāng huǒ dǐng shèng]形容人很多.金黎鼎盛 [jīn lí dǐng shèng]一说金黎是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
包含鼎[dǐng]字的成语回顶部
铸鼎象物 [zhù dǐng xiàng wù]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原指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并铸上各种牲口的图像。旧时用此称颂君王有德。重裀列鼎 [chóng yīn liè dǐng]裀:夹层床垫。形容生活富裕,位居高官。钟鸣鼎食 [zhōng míng dǐng shí]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钟鼎之家 [zhōng dǐng zhī jiā]富贵宦达之家。钟鼎山林 [zhōng dǐng shān lín]比喻富贵和隐逸。折鼎覆餗 [zhé dǐng fù sù]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鱼游沸鼎 [yú yóu fèi dǐng]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彝鼎圭璋 [yí dǐng guī zhāng]比喻典雅出众。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一代鼎臣 [yī dài dǐng chén]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同“一代宗臣”。言重九鼎 [yán zhòng jiǔ dǐng]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夏鼎商彝 [xià dǐng shāng yí]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五鼎万钟 [wǔ dǐng wàn zhōng]指高官厚禄。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问鼎轻重 [wèn dǐng qīng zhòng]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天下鼎沸 [tiān xià dǐng fèi]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水沸腾。比喻局势不安定,民心动荡。 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四海鼎沸 [sì hǎi dǐng fèi]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瓦棺篆鼎 [wǎ guān zhuàn dǐng]瓦棺:古代用陶土制的葬具;篆鼎:铸有篆文的钟鼎。泛指古董、文物。商彝夏鼎 [shāng yí xià dǐng]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山林钟鼎 [shān lín zhōng dǐng]山林:指隐居;钟鼎:古代的乐器钟和盛食物的鼎,这里比喻贵族生活。到朝廷做官和隐居山林。笙歌鼎沸 [shēng gē dǐng fèi]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凡。商彝周鼎 [shāng yí zhōu dǐng]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三分鼎立 [sān fēn dǐng lì]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拔山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尝鼎一脔 [cháng dǐng yī luán]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尝尝鼎里的一块肉,可以知道全鼎内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得知全体春秋鼎盛 [chūn qiū dǐng shèng]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比喻人到壮年,正值一生最旺盛的时期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贾谊《新书.宗首》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形容很有名气的一位大名鼎鼎的实业家大烹五鼎 [dà pēng wǔ dǐng]烹:烧煮。古代祭礼,后用以指吃特别美味的饭食。形容生活奢华。鼎镬如饴 [dǐng huò rú yí]饴:麦芽糖,糖浆。受酷刑像吃糖一样。形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鼎力扶持 [dǐng lì fú chí]鼎力:大力;扶持:帮助,支持。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刀锯鼎镬 [dāo jù dǐng huò]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鼎力相助 [dǐng lì xiāng zhù]鼎力:大力;助:帮助,支持。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鼎鱼幕燕 [dǐng yú mù yàn]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鼎铛玉石 [dǐng chēng yù shí]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 以鼎为铁锅,以玉为劣石。形容挥霍浪费奢侈腐化的生活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唐. 杜牧《阿房宫赋》鼎成龙升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鼎足而立 [dǐng zú ér lì]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鼎玉龟符 [dǐng yù guī fú]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调和鼎鼐 [tiáo hé dǐng nài]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鼎铛有耳 [dǐng chēng yǒu ěr]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鼎水之沸 [dǐng shuǐ zhī fèi]像鼎中的水沸腾一样。形容局势不安定。有时也用以形容人声嘈杂。焚香列鼎 [fén xiāng liè dǐng]焚:燃烧,点燃;列:排列。点起名贵的香,摆满很多的美味佳肴。形容生活阔气和讲究排场。革故鼎新 [gé gù dǐng xīn]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唐. 张说《梁国公姚崇神道碑》负衡据鼎 [fù héng jù dǐng]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负鼎之愿 [fù dǐng zhī yuàn]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瓜分鼎峙 [guā fēn dǐng zhì]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海内鼎沸 [hǎi nèi dǐng fèi]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函牛之鼎 [hán niú zhī dǐng]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击钟陈鼎 [jī zhōng chén dǐng]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击钟鼎食 [jī zhōng dǐng shí]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九鼎一丝 [jiǔ dǐng yī sī]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九鼎大吕 [jiǔ dǐng dà lǚ]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禁鼎一脔 [jìn dǐng yī luán]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举鼎绝膑 [jǔ dǐng jué bìn]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扛鼎抃牛 [gāng dǐng biàn niú]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列鼎而食 [liè dǐng ér shí]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列鼎重裀 [liè dǐng chóng yīn]鼎裀:垫子,褥子。指吃得很好,睡得十分舒适。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华生活。。也泛指达官显宦。匡鼎解颐 [kuāng dǐng jiě yí]指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力能扛鼎 [lì néng gāng dǐng]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牛鼎烹鸡 [niú dǐng pēng jī]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潜图问鼎 [qián tú wèn dǐng]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向王孙满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比喻暗地里企图篡夺。染指于鼎 [rǎn zhǐ yú dǐng]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群情鼎沸 [qún qíng dǐng fèi]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人声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忽闻得外面人声鼎沸,只道是漏了火,急叫丫环们观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三牲五鼎 [sān shēng wǔ dǐng]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一语九鼎 [yī yǔ jiǔ dǐng]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片言九鼎 [piàn yán jiǔ dǐng]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举鼎绝脰 [jǔ dǐng jué dòu]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问鼎之心 [wèn dǐng zhī xīn]指有夺政权的野心。 九鼎一言 [jiǔ dǐng yī yán]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