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堂木到法槌:法律权威与法庭纪律不容挑战 | “典”亮法治

从惊堂木到法槌:法律权威与法庭纪律不容挑战 | “典”亮法治

惊堂木。图源:中国法院博物馆

在我国司法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破坏法院庭审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交头接耳、大声喧哗等现象屡禁不绝。最初,法官会采取提高音量或者严厉斥责等方式维持庭审秩序。然而,这样的做法非但未能充分彰显法庭庄严与司法权威,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当事人的不配合。于是,经过法官们的集思广益,一种既承袭了敲击惊堂木之形式,又在内涵上有所创新的司法工具——法槌便应运而生。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明确了法槌的使用方式以及流程。至此,全国法院开始统一使用法槌,法槌也成为了我国法庭审理的重要意象。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法院内“第一槌”雕塑。人民日报记者 钟自炜摄

点评

从惊堂木到法槌的演变,不仅仅是审判形式的简单变化,更是我国司法改革历程中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相较于传统惊堂木侧重于威慑犯人,法槌所传达的则是崇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槌之声象征着法律权威和法庭纪律,提醒庭审参与各方应当自觉维护法庭的庄严秩序,从而保障自身的诉讼权利;是提醒旁听人员应当遵守法庭纪律,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法治权威的敬畏与拥护;亦是提醒法官应当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杜绝徇私枉法,确保审判权正确、公正地行使。

规范司法行为,维护法庭的正常秩序,正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七条规定:“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法庭是神圣而庄严的,任何对法庭纪律的蔑视,都是对司法权威的公然挑战,更是对民众法律信仰的严重亵渎。确保诉讼活动的顺畅进行,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审判环境,既有利于深化民众心中对法律权威的认知,也有利于捍卫法律尊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稳健前行保驾护航。

典故来源

《三侠五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法槌诞生记:一槌响,天下知!》|《人民日报》

《维护法庭秩序 树立司法权威》|《人民法院报》

图片来源

中国法院博物馆

人民日报

(来源:广东政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NiKo谈离开G2:最大原因是不认同所做的一些调整
外勤365老版本下载怎样下载

NiKo谈离开G2:最大原因是不认同所做的一些调整

📅 06-30 👁️ 7688
虎牙怎么修改自己的虎牙号,虎牙号多久可以改一次名字
外勤365老版本下载怎样下载

虎牙怎么修改自己的虎牙号,虎牙号多久可以改一次名字

📅 07-04 👁️ 9687
热身赛 德国-比利时
365bet足球数据直播

热身赛 德国-比利时

📅 08-19 👁️ 653